半导体关税上看300%没在怕? 评析:台积电大联盟老神在在
美国总统川普日前宣布,半导体关税可能「上看300%」,不过,并没有引发芯片产业恐慌扩大。供应链业者强调,市场最关注的是对台积电的冲击程度,但事实上,不论税率100%、300%还是500%,美国恐怕都是「自伤七分」。
主要论点是,台积拥有制程技术与产能领先优势,可顺利转嫁关税成本,设备业则以后段为主,整体而言,对台积来说,不太担心对等关税、半导体关税,唯一担心「终端需求受到压抑」。
美国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系指授权总统在国家安全受到进口商品威胁时,徵收关税或采取其他贸易措施。
原意是保障国防与战略物网安全,但在川普上任后,将其用于半导体领域,以减少对外国芯片依赖,目标是美国制造回流,掌握半导体主导权。
据川普政府目标与作法,半导体关税可对晶圆、封装及设备原料徵税,此举被认为将迫使半导体产业前往美国设置制造据点,全球版图重组洗牌,供应链弹性及市场布局受影响,同时冲击终端产品成本与需求。
针对232条款半导体关税,尽管台积电、英特尔(Intel)与高通(Qualcomm)等多家大厂,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意见书,认为过度贸易限制,恐损害美国创新和竞争力。
一线半导体业者普遍认为,美国应更着重促进本土芯片业发展,而不是仅依赖贸易限制。美国半导体协会(SIA)也呼吁,美国政府在实施任何贸易限制措施前,应谨慎评估对产业的影响,对半导体产品徵收关税,恐损害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并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面对各方谏言,川普政府仍强势推动半导体关税,不仅随意喊出100%,近日更强硬喊出上看300%,虽然表明「若承诺或已在美国设厂投资的业者, 将能获得豁免。」但外界还是认为,川普没清楚说明豁免细项内容。
例如,台积已在美国设厂,但免税范围是否包含台积美国以外厂区的所有出货,如果全部据点皆可豁免,此将难以说服在台积电美国厂投片下单的客户,与现阶段政策有所冲突。
川普的用意只是想以芯片关税压力,迫使晶圆代工等半导体产业链加速在美国建厂。目前来看,对台积电影响不大,联电、世界先进则是须等细节公布后,才会做出较清楚的决策,主系联电已与英特尔结盟,扩大合作也在预期中,而世界先进为台积子公司,或可并入台积电。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也示警,半导体关税可能导致转单。
供应链业者认为,台积目前没有竞争对手,英特尔、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虽然在美国设有工厂,但市况与成本控制仍在不利阶段。联电、世界先进也没有相关计划,格罗方德(GF)扩产与制程则相对受限,芯片关税的转单效应,其实有待观察。
市场估计,川普政府应会采行SIA建言,更加谨慎按不同领域、产品、技术与供需进行评估,不太可能承担立即切断海外供应的风险。尤其是排除中国生产后,对台厂依赖度明显拉升,稍一不慎将造成消费电子、AI服务器、车用、IoT芯片等严重缺货。
供应链业者分析,对台湾设备业者而言,多以后段制程为主,在美国建厂成本太高,人力也难以取得,现在仍是停看听,以「分公司经销代理」为主。
例如家登与意德士等合组的德鑫联盟,或是早早跟着台积前进美国的长春石化、李长荣化工、关东鑫林与侨力等。台湾供应链未来动向将视台积规划而定。
市场亦忧心全球供应链分散化趋势加剧,台湾在全球半导体的独特地位,可能逐渐被稀释。
供应链则认为,美国市场需求亦有限,对台积电大联盟而言,会仔细评估产能需求与成本,不可能所有业者都能在美国设厂,欲复制竹科完整上下游聚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台积电在美建厂最大合作夥伴汉唐总经理赖志明就曾经直言:「要复制竹科模式,我有生之年应该看不到。」
责任编辑: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