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无人机产业的「非典型」路径 | 郭智辉拿捏经长分寸大不易
早安。
人形机器人当红,广达集团旗下的达明,也推出台湾首款MIT(Made in Taiwan)人形机器人,然达明董事长何世池指出,人形机器人仍有需要打通的环节,才有机会普及,该环节恐非电子厂可独自完成的项目,而需要机电传统产业与市场条件配合。
另外,今年的自动化工业展中,不论是人形机器人或是机械手臂都是场中亮点。台湾光学产业在其深耕不少,从镜头到传感模块都有贡献心力。尤其近日包含Mantis Robotics、Neura Robotics先后访台,与供应链会晤之外,Agility Robotics也将在9月中下旬访台,均是看准光学、资通讯(ICT)、驱动器、马达等实力之外,更是看好台湾软硬整合能力。
以下是今日5则科技供应链重点新闻摘要:
随着Pixel 10系列手机正式发表,Google对Pixel品牌的经营也正式迈入第10个年头。回顾这10年来Google在手机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硬件销售表现仍有不少优化与精进空间。
尤其在生成式AI时代来临之际,各类崭新的人机互动装置蓄势待发,Google若想持续在AI硬件应用领域中站稳脚步,势必得正视长期以来硬件销售疲弱的结构性问题,并采取更积极且具策略性的因应之道。
小米在2022年时推出人形机器人CyberOne,在当时被视为要与Tesla的Optimus较劲。3年过去,人形机器人因为宇树科技呈现的春晚表演引爆话题。而无论是小米或宇树,都认为机器人进入工厂场景,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2Q25财报会议上,有分析师提问如何看待当前机器人风潮与商机,小米总裁卢伟冰回应不会特别评论,但强调小米已经进入机器人市场4、5年的时间,对机器人还是感到乐观,对于具身(Embodied)机器人在工厂及其他应用也同样持乐观态度。
自乌俄战争爆发以来,无人机在战场上扮演的角色超乎想像,其轻巧、低空飞行、低雷达截面积及易于改装等特性,成为新兴的军事与安全工具。
然而,当业界普遍认为军用无人机应遵循严苛的军规标准时,相关供应链却透露了一个非典型的产业现实:军用无人机的零组件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军规与否。目前有以下几个特点。
评析:从中国「大基金」学招? 美国扶植半导体转向「国家资本主义」
软银(SoftBank)入股英特尔(Intel)看似是一桩单纯的跨国投资,却在产业与地缘政治的交会点上,激起一片涟漪。在软银大伞庇荫下,当ARM与Intel逐渐走向合作,不仅是一场跨国企业间的结盟,更突出了美国政府所扮演的「国家角色」。曾经最强调市场自由的美国,如今却开始展现「国家资本主义」手法。
中国业界对这桩交易的解读直指核心:美国政府正在半导体战略上转向。
半导体产业出身的经济部长郭智辉上任后发言争议不断,而其在任期间多位次长不约而同申请退休,也让外界议论纷纷,认为与其过往担任企业大老板的强人霸道个性有关。
不过,从过去郭智辉的政策主张来看,除了一开始未进入状况,提出要用商业思维改善台电财务,到后来知道台电有其政策任务而必须争取立法院同意政府拨补。郭智辉从政之后,个人理念的让步不可谓不大。
责任编辑:陈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