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H20上演中美面子之争 | 中国存储器厂全面导入本土EDA | ASML、蔡司如何联手逼退Nikon专利追杀?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英飞凌
AMD

每日椽真:H20上演中美面子之争 | 中国存储器厂全面导入本土EDA | ASML、蔡司如何联手逼退Nikon专利追杀?

  • 陈奭璁

早安。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近期针对芯片关税对外放话不断,继先前200%,现在已经到300%。相关业者坦言,在美国商务部实际的结果出来之前,川普要喊到500%还是1,000%,都不会感到特别意外,一切还是要看商务部最终提出的版本

外媒8月15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政府(Trump Administration)正讨论至少部分使用《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下称芯片法案)提供的资金,用于收购英特尔(Intel)的股份。尽管讨论处于早期阶段,但其几种可能的选择,如将英特尔获得的芯片法案拨款转换为股权,或获得新的联邦拨款,或将该法案的拨款结合其他融资等

最后,即将出版的新书「造光者」内容中,提到ASML在2017年被尼康(Nikon)提告专利追杀,连蔡司也牵涉其中,但后来靠着一台不存在的镜头发表,终于逼退尼康签下交叉授权。详情请见文末编辑手记。

以下是今日5则科技供应链重点新闻摘要:

PCB上游传高端产能供应警讯 扩产不及恐成AI供应链下一瓶颈

受惠于AI应用热潮推动PCB价、量同步升级,不只先前压抑CoWoS载板出货动能的低膨胀系数(Low CTE)玻纤布,其他上游关键材料如铜箔基板(CCL)所需的低介电(Low Dk)玻纤布、HVLP铜箔,甚至是用于PCB钻孔的镀膜钻针等,高端产能供应正全面传出吃紧警讯。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观察AI GPU及AI ASIC体系客户,新一代服务器的备货时间点,多数集中于2026下半年。若PCB上游供应链产能扩充脚步,赶不上客户未来的订单放量计划,高端玻纤布缺料导致CoWoS载板供货卡关,而拖累整条AI供应链的局面,恐将再次上演。

内部场域经验转化对外解决方案 友达「输出」子公司抢商机

友达旗下子公司友达数码与友达宇沛,将参加2025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以「数据赋能永续」为展示主轴,整合AIoT、能源管理、碳排监控与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打造涵盖数据整合、AI优化到节能减碳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友达表示,工业5.0是制造业演进的重要下一步,透过AI技术深化人机协作,并以永续发展为核心,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创造环境与经济双赢。友达发挥多年制造经验与技术整合能力,将内部场域经验转化为对外服务的解决方案,协助企业智能转型与永续升级。

无人机拟转列弹药耗材 民间企业加速配合生产

政府带头启动新一波高达5万架的无人机采购案,不过相较先前的无人机采购多集中于监侦型,业界认为此次意在向民间筹获更多具有攻击能力的中、小型无人机。

不过由于无人机迭代速度快,尤其是攻击型的小型无人机消耗量惊人,日前国军也证实,未来将把无人机转列为耗材弹药,而此举有望加速采购流程,也可扩大与民间厂商配合大幅生产。

中国存储器厂全面导入本土EDA 华大九天扮关键推手

中国芯片制造正加速迈向自主化,随着长鑫存储(CXMT)与长江存储(YMTC)两大龙头积极推进DRAM与NAND Flash量产,市场焦点逐渐转向背后的核心设计平台——EDA工具的本土化。近期,中国本土EDA业者所研发的全流程系统正切入大规模存储器芯片量产环节,被视为突破国际封锁的一项重要突破。

存储器芯片作为半导体产业三大支柱之一,随着AI、大数据与高速运算需求激增,设计难度不断攀升。过去,中国厂商主要依赖国际EDA大厂如新思(Synopsys)、益华电脑(Cadence)的EDA平台工具,但在地缘政治与技术封锁背景下,这种依赖模式面临高度风险。

H20上演中美面子之争 黄仁勳的穿梭外交还管用吗?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11日亲自宣布NVIDIA H20芯片正式放行出货给中国,在此之前,7月底也传出NVIDIA向台积电下订30万颗H20备库存,以因应中国强劲需求。但川普高姿态放行H20,中国显然没有要照单全收的意思,甚至做出柔性抵制动作。

如北京近期不断质疑H20「后门」安全性问题,发函督促涉政府业务中国企业不要买H20,甚至传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巨擘被要求就所订购H20用途解释,凸显出北京对国际社会摆出不甘当美国供应链小老弟,不愿随川普言行起舞的姿态。

编辑手记:专利战逆袭!ASML靠不存在的镜头守住市占霸主地位

以下内容,摘自「造光者」,副标题为:芯片战争中最神秘的关键企业,微影巨人ASML制霸未来科技赛局的崛起之路,由天下杂志出版,预计9月3日出版。

----

在荷兰,一个强大的企业正在崛起。多年来,这家公司在一项看似不可能的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后来终于开花结果。2017年,ASML宣布新型的EUV机台为公司带来逾十亿欧元的营收。与此同时,ASML在传统曝光机系统的市占率已攀升至九成。

有另一家公司正咬牙切齿地看着这一切:日本的尼康(Nikon)。1990年代以前,这家日本科技集团一直是曝光机的市场龙头,直到ASML横空出世,一举颠覆市场,夺下霸主的宝座。不过,当你被赶下宝座时,还有一条翻身之路:告上法庭。

2017年4月,尼康第二次对ASML提起专利诉讼,连德国光学大厂蔡司的半导体部门也意外卷入其中。日方指控他们在荷兰侵犯了十一项专利,同时也在德国和日本提出诉讼。一旦法院做出对尼康有利的判决,ASML将被迫停止在维荷芬的机台生产。尽管已是市场龙头,生产禁令的威胁仍再次让ASML陷入存亡危机。不过这一次,ASML早有准备。

ASML对2001年尼康第一次提出的专利控诉记忆犹新。当年那场突如其来的诉讼,最终在2004年以交互授权协议落幕。交互授权协议到期前,ASML曾多次主动接触尼康商延展事宜,但日方始终不发一语。

相对的,ASML对任何与日本竞争对手有关的事物都很排斥。你绝对不会看到ASML的资深员工使用佳能或尼康的镜头。他们宁可选择奥林巴斯(Olympus)或索尼——毕竟,日本确实生产全球最好的镜头。

这让ASML当时的CEO麦瑞斯(Eric Meurice)想到一个主意,他自认是超棒的点子。2011年,就在这位法籍CEO卸任的前两年,他找ASML技术长布令克(Martin van den Brink)提出计划:一旦日方对曝光机提出任何控诉,ASML就用镜头专利反击,直攻尼康的痛处。麦瑞斯语重心长地警告布令克:「你迟早会遇上麻烦,必须在他们的主场给予反击,务必要拿到那些专利。」布令克把这个警告牢记在心。他们需要收购专利,而且最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company.info的数据库显示,2011年10月,一家名为Tarsium有限公司的公司成立。这是ASML为了躲避尼康律师的法眼而设立的空壳公司。2012年至2014年间,Tarsium斥资近一千万欧元,从惠普、全录、联发科、美国专利聚合公司高智发明(Intellectual Ventures)等公司收购数码摄影专利。

2014年交互授权协议到期后,ASML聘请了智财权领域专家威廉・霍英(Willem Hoyng)。霍英组了一个二十人的律师团队。2015年与2016年,调解再度失败,无可避免的法律战终于爆发。新一轮专利战就此开打,尼康于2017年4月24日发起首波攻势后,ASML马上祭出秘密武器。4月28日,Tarsium把所有专利转让给ASML与蔡司。同一天,这两家公司就对尼康提出诉讼。

外界得知反诉竟然是针对镜头时,都大感意外,这不是有关微影技术的诉讼吗?几乎每周五,律师团队都按要求来到ASML脑力激荡。他们认为尼康并不是真的想让ASML停产:他们想要钱,而且是很多钱。但布令克并不打算让竞争对手予取予求。

法官要求尼康与ASML展开协商,但尼康毫无谈判意愿:他们想先赢一个案件,再拿这个胜诉当筹码逼ASML支付更多的钱。在荷兰的前四个案件都判ASML和蔡司胜诉,但这还不是庆祝的时候,每个案子都攸关公司的存亡。如今与ASML已密不可分的蔡司,更是忧心忡忡。

一年半后,转机终于出现了。2018年8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尼康侵犯了ASML与蔡司拥有的镜头专利。突然间,尼康的镜头部门面临美国的进口禁令,日方开始紧张了。

身为ITC的申诉方,ASML与蔡司必须证明他们确实蒙受经济损失,这表示他们需要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一款使用到这些专利技术的镜头。2018年秋天,蔡司宣布推出ZX1镜头。这是一款搭载定焦镜头和大型触控屏幕的数码镜头:全黑机身、棱角分明,内建相片编辑软件和网络连线功能。还配上一个朗朗上口的标语:「拍摄、编修、分享,一气呵成」。
这个消息让业界媒体困惑不解。蔡司上次制造镜头,还是底片时代。自从iPhone问世后,数码镜头的销量就一路下滑,多数人都用手机拍照。蔡司这时居然要进军这个式微的市场,这是认真的吗?

蔡司承诺ZX1将于2019年初上市,但拒绝透露售价。美国分公司的团队打造了几台原型机,蔡司也在科隆的世界影像博览会(Photokina)上发表了这款镜头。发表会场面盛大,员工以热烈掌声迎接到场的媒体,彷佛整个潮流完全翻转。

最终,日方让步。2019年1月20日,尼康、ASML 和蔡司共同宣布达成协议:德荷双方支付尼康1.5亿欧元(ASML占1.31亿),换取其专利使用权至2029年,并同意ASML未来每台浸润式设备支付0.8%权利金,远低于尼康原本的要求。

2019年10月,空壳公司Tarsium悄然消失。至于那款ZX1镜头呢?只有少数评测人员拿到了原型机。一些影片和博客赞赏它的金属镜头盖和无声快门,还附背带。但这台镜头究竟什麽时候才能买到?

ZX1始终没有真正开卖,更遑论出货。每次有摄影师询问,蔡司的官方回应都是:「我们对镜头的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到了2020年,蔡司改口说ZX1只是一台「概念镜头」。

不过,ZX1也不是完全没留下踪迹。布令克在他的办公室里翻找出一个白色盒子。盒子正面印着「Zeiss ZX1」——包装依然完整。他把镜头举到眼前,露出笑容。「全新的,不知道能不能用,我从来没用它拍过照。」

 
责任编辑:陈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