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时代:重塑治疗方式,撬动4500亿美元投资,改变亚太地区患者生活
最新专家报告指出,亚太地区医疗即将迈入「精准时代」。随着创新疗法形成规模效应,这一变革将重塑治疗模式、吸引投资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今天发布的《治愈曙光》(On the Cusp of a Cure)白皮书深入剖析了亚太地区迎接精准医疗时代的准备情况。在这个具有变革意义的时期,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正逐渐被有望实现治愈的创新疗法所取代——这种针对患者个体及特定疾病量身定制的治疗手段,被称为「精准疗法」。
L.E.K.(艾意凯)咨询公司联合由16位亚太地区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运用独创的「全系统效益模型」开展研究预测。未来十年,精准医疗时代有望在四大市场实现以下突破:
- 直接拉动约4500亿美元经济投资。[i]
- 创造近120万个高技能岗位[i],覆盖研发、先进制造和生物技术领域。
- 通过产业链联动效应,间接产生1.615万亿美元[i]经济效益。
- 为四大市场医疗系统节省390亿美元开支[i],显着缓解资源压力。
- 帮助2400万患者及照护者重返或持续参与工作。[i]
L.E.K.咨询澳大利亚公司管理合伙人兼负责人Stephanie Newey表示:「约4000种创新细胞与基因疗法的集群式突破,正推动精准医疗时代全面来临。这些疗法将重塑治疗标准、吸引资本投入并提升生命质量。亚太地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疗系统有望节省数十亿美元支出,患者将获得更长久的高质量生存。此次医疗变革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堪比韩国年度GDP总量,而创造的新就业机会更将超过阿德莱德全市人口规模。」
精准疗法:为治愈顽疾带来曙光
《治愈曙光》对基因疗法、靶向抗体疗法、药械组合疗法及诊断技术这四大创新技术领域的1000多项临床试验数据展开分析。这些精准疗法之所以成为精准医疗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们具备三大特性:能通过个性化方案提升疗效,颠覆传统医疗模式,且是研发投资的重点方向。
尤为关键的是,多位专家指出,对于癌症、遗传性疾病等长期被视为亚太地区「不治之症」的重大健康威胁,人类或许正站在彻底攻克这些疾病的门槛上。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保荣教授指出:「亚洲地区承受着全球最重的癌症与罕见病负担,全球近半数癌症病例[ii]和2.58亿罕见病患者[iii]都集中于此。更严峻的是,相关数据预计还会持续上升,急需可持续、可推广的高效应对方案。精准疗法正契合这一迫切需求,有望成为应对亚太健康挑战的新诊疗规范。」
在众多突破性疗法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最具革命性。该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一种白细胞),让其能够精准识别并杀灭癌细胞[iv]。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血液肿瘤治疗,能让超三分之一患者的生存率达到50%。反观现行化疗和放疗方案,对这些患者往往疗效有限,且复发率较高。
Cancer Solutions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顾问委员会成员Naomi Sakurai表示:「提高CAR-T等创新疗法的可及性,尤其是在治疗方案早期采用,患者不仅能延长生存时间,还能提升生活质量。相较于多次承受化疗之苦,他们可以获得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这些精准疗法正重塑希望,让曾经的绝症有了治愈可能,让患者能拥有更多与亲人相伴的宝贵时光。」
精准疗法推广遭遇重重挑战
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不仅彻底改变了疾病诊治模式,更要求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进行同等深度的体系变革。
尽管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韩国政策环境各有特点,但《治愈曙光》系列研究表明,这些市场在引入精准疗法时,面临共同的阻碍:新型精准疗法的报销评估标准未明晰,医患双方认知度普遍不足,支撑疗法落地的医疗基础设施也有待健全。
《治愈曙光》报告提出以下区域性解决方案,以充分释放精准疗法潜力:
建立专门针对精准疗法的快速审批和报销机制 | 面向医疗从业者、患者及公众普及精准医疗知识,提升整体认知水平 | 深化公私合作,促进创新,保障精准疗法公平可及 |
通过定价策略、报销框架及保险方案,提升精准疗法及相关诊断技术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 依托临床指南与知识共享,助力医护人员制定科学精准治疗方案,引导患者顺利完成复杂的治疗流程。 | 加大本土疗法与诊断技术投资、培育专业人才,通过多方协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突破。 |
Sakurai表示:「随着精准疗法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处在变革亚太医疗体系的关键节点。但要充分释放这些疗法的潜力,监管体系、专业认知和基础设施得同步提升。精准医疗讲究『四精』——精准定位人群、把握精准时机、制定精准方案、控制精准剂量。从政策制定者、医疗从业者到产业领袖,各方要携手努力,为患者清除障碍,让这些可能改写生命的疗法真正造福有需要的人。」
《治愈曙光》白皮书亚太系列包含四份国别白皮书,分别对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韩国精准疗法推广面临的阻碍进行系统评估,提出本土化改进方案,并估算其大规模应用所产生的价值。
编辑注:《治愈曙光》白皮书系列和顾问委员会成员
《治愈曙光》白皮书系列由强生公司提供支持,并由16位来自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亚太地区权威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提供指导。这些专家研究领域涉及精准医疗、经济卫生政策及患者体验等方面。
澳大利亚 | 中国 | 韩国 | 日本 |
David Thomas:Omico首席科学官 Jaala Pulford:MTPConnect董事会主席 Christine Cockburn:Rare Cancers Australia首席执行官
|
于保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市场准入领域权威专家 Andy Mok:Guardant Health中国区负责人 Kevin Huang:蔻德罕见病中心创始人兼主席 周彩存:同济大学医学院肺癌领域权威专家 |
Paul Lee:Gilead Sciences Korea前总经理 Jin-Ah Kim:首尔大学医院基因组医学部罕见病中心倡导专家 Jeonghoon Ahn:梨花女子大学健康融合教授
|
Teruyuki Katori:兵库大学大学院社会科学部特任教授、一般社团法人未来研究所卧龙代表理事 Daisuke Sato:藤田医科大学教授 Manabu Muto: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部教授 Masahiro Miyake: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教授 Naomi Sakurai:Cancer Solution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Keisuke Shimizu:肺癌HER2研究团队负责人 |
关于L.E.K.咨询
L.E.K.咨询是一家全球性战略咨询公司,致力于帮助商业领袖把握竞争优势,推动业务增长。我们以深度洞察为引擎,重塑客户企业发展轨迹——在发现机遇的同时,助力客户决胜关键转型时刻。自1983年成立以来,我们的全球业务网络覆盖美洲、欧洲、中东及亚太地区,为各行业领导者提供战略指引,服务对象包括跨国集团、新兴创业企业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如需了解更多,请访问www.lek.com。
[i] L.E.K咨询。《治愈曙光2025》。 |
[ii] Huang J, Ngai CH, Deng Y, Tin MS, Lok V, Zhang L, Yuan J, Xu W, Zheng ZJ, Wong MCS。《亚洲国家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分析》。《Cancer Control》。 2022年1-12月刊;29:10732748221095955。doi:10.1177/10732748221095955。 PMID:35770775;PMCID:PMC9252010。 |
[iii] 艾昆纬(IQVIA)。《亚太地区罕见病:未被满足的潜力》。来源:https://www.iqvia.com/-/media/iqvia/pdfs/asia-pacific/white-papers/rare-disease-landscape-in-the-apac-region_part-1_web-copy-4.pdf Accessed April 2025。 |
[iv]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CAR-T细胞疗法及其副作用》。来源:https://www.cancer.org/cancer/managing-cancer/treatment-types/immunotherapy/car-t-cell1.html#:~:text=Chimeric%20antigen%20receptor%20(CAR)%20T,treatments%20are%20no%20longer%20wor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