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低温升之电池快速充电技术:脉波充电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Microchip
Event

兼具低温升之电池快速充电技术:脉波充电

  • DIGITIMES企划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工学院院长 陈良瑞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工学院院长 陈良瑞

采用电池做为电源的各式移动设备、穿戴式装置,都必须经常充电以维持其运作。然而充电时,我们常常希望能够充快一点,但快充也往往连带让电池温升加快,造成电池加速老化,减少使用寿命。如何让电池能够充得快、保低温,以改善寿命,就让彰师大教授来分享目前各种充电方式,以及他的研究成果…

电池充电技术日趋精进  但充电速度仍不够快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工学院院长陈良瑞先生,以「兼具低温升之电池快速充电技术」为主题,来分享其电池充电技术的看法与研究成果。有关充电的技术很多,先说明小电流(Trickle Current;TC;又称涓流)充电技术,因为流量较小,充电速度非常慢,因此大多工程师的作法,就是将电流拉大,也就是一般的定电流(Constant Current;CC)充电技术。

然而定电流的「充饱截止点」就很重要,因为太早关掉就会造成电池没充饱,若太晚关就会造成过充,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目前市面上有超过90%以上的充电设计,都是采用定电流定电压 (Constant Voltage Constant Current;CC-CV)的充电方式。因为定电流可以快速充电,而定电压则可确保电池有充到满。

上述的方法应该解决掉充电问题,但大家仍然不满意,因为充电速度还不够快。这是由于大约有70%的电力以定电流方式来充电,后面30%则采用定电压充电,但后者却要花掉70%的时间。因此就有人提出多阶段电流(Multi-Segment Current)充电技术,因应电池不同充电阶段来给予最佳的充电电流,演变到后来就变成无段,也就是乾脆做到实时侦测电池状态来决定最佳充电电流,也就是变电流充电(VC)技术。

电池要充好、充满  必须要有好的充电策略与技术

由于充电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如何实时且准确检测电池状态,以及决定最佳的充电电压与电流,这也是充电技术领域最常被探讨到的两大议题。因此近年来充电技术已经精进到更智能的充电方式,能提升充电效率,由于VC技术虽然可以缩短充电时间,但架构复杂,且不同电量状态(SOC)要充的电流量也难以定义。因此衍生出脉波充电(Pulse Charge;PC),甚至后来有反向脉波充电(Reflex Charge)的技术推出。

有关于脉波充电,其好处在于考量到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状态,充电一段时间后就让电池休息,让内部浓度高的电解液流往浓度低的地方,再继续充电,这就能让内部浓度均匀,让电池充得更好、更满。但是,其问题在于线路图复杂,且业界在争论就是参数设定问题,像是最佳脉波波长频率是多少、休息时间又要设定多少。陈良瑞分享其在脉波充电的看法,以及充电效率改善成果。

他列出三种不同的脉波充电(PC)与定电流充电(CC)效果比较,说明PC的可逆电容量较CC来得高,且可以减缓铅酸电池的电极老化现象。并列出在纯CC与四种不同的CC+PC的充电效率比较之下,都有各自不同的成果产生。此外,由于脉冲频率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阻抗(内阻),因此可变频脉波充电器,会先透过最佳脉波充电频率扫描仪来扫出最佳充电频率(阻抗最小),以当成最佳充电频率参数。

最佳的脉波充电参数  必须依照不同电池种类来设计

由于电池种类繁多,最佳频率皆不同,陈良瑞分享其研究结果,说明像是铅酸或锂离子电池等等,在各电量状态(0/25/50/75/100%)下的最佳频率,大多落在1KHz上下(900~1,120Hz),不过三星某款手机要到2KHz,并建议在座嘉宾可以自己量测看看自己的电池,来找出最佳频率。

当频率找到之后,再来就是找出充电/休息时间参数(Duty)。其方法是将平均充电电流与充电/休息时间参数(Duty)之比值当指标,依据指标即可获得最佳休息/供电(Duty)时间参数表。上述参数都找到之后,这样的充电系统就有机会几乎可以确定能赢过传统CC+CV的充电方式了!

陈良瑞透过多张实验比较表,来说明PC与CC在相同充电时间与电量下,所得到的不同效果。PC在不同频率下,其放电时间与容量,还有整体效率与温升都不一样,其中最佳频率(fZmin)在1055Hz之下,比其他(1Hz/10Hz/100Hz/10kHz)的表现更好。

除了脉波之外,也可以用正弦波(Sinusoidal Current;SC)来进行,在SC、PC与CC的比较中,SC更胜一筹。另外若以(Sinusoidal Ripple-Current;SRC)正弦涟波搭CV、Pulse Ripple-Current(PRC)脉充涟波搭CV来与CC搭CV比较,发现某锂电池以这三种充电方式的时间、效率、温升都不一样。例如CC+CV的温升最低,而SRC+CV效率最高,而PRC+CV是充电量最高者。因此不同的充电方式,并不表示SC或PC就必定赢过CC,还是要多做实际比较,才能得知熟优熟劣。

最后,陈良瑞列出侦测、监视、计量的方法,包含合并法(库仑计算法)、软件计算法(模糊理论、类神经网络、基因演算法)等等,当然还有主动电量状态侦测法,能够主动提供信号给电池,并可感应与量测电池的状态,透过这样量测信号,即可用来估算电量状态,进而提升充电效率,降低电池温升,以改善电池寿命。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