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标准未定 台湾抢当智能杆产业领头羊
智能杆为智能城市基础建设,同时也酝酿千亿庞大商机。由业界51家厂商共同筹组、成立两年的「5G智能杆标准推动联盟」在2023智能城市展释出最新成果,目前已完成产业3.0版的「技术规范」,将进一步推动台湾业者进行大规模布建。
身兼联盟会长的和硕董事长童子贤也相当看好5G智能杆发展,他认为智能杆市场目前仍是处女地,台湾挟着资通讯(ICT)产业资源优势,可先以台湾作为实验场域,把标准制定出来,接着再把产品做出来,最后进行整厂输出,全球智能城市如有需要,都可以来台湾取经,而台湾因为量大且具研发资源,在品质与价格上会相当有竞争力。
童子贤引用市调机构Global Industry Analysts数据表示,2021年全球智能杆市场规模约137亿美元,虽预期在智能城市发展带动下,智能杆市场可维持稳健成长,然可惜的是目前产业标准混沌未清,场域验证、品质标准规范也未同步到位。
「5G智能杆标准推动联盟」当初是由台北市电脑公会邀集包括和硕、中华电信、鸿龄、耀登、仁宝、华电联网等51家厂商共同筹组,透过产业力量的集结,联盟成立两年后,目前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制订出产业3.0版技术规范,未来将作为标检局制定台湾产品设备的「检验认证」以及「场域示范」技术规范的参考。
童子贤表示,智能杆作为智能城市基础建设,包含五大主题应用:电动车充电、空气品质监控等的物联网应用,以及云端平台、5G毫米波联网、人工智能科技执法,以及网安防护。未来数年预计将以20%年复合成长率(CAGR)成长,到2030年前达到近600亿美元市场规模,童子贤更看好未来十年商机有望上看1,200亿美元。而以台湾市场来看,台北市、新北市各有16万支、11万支的规模潜力,背后酝酿庞大商机,更是5G通讯布建的重要场域。
经济部标检局则表示,虽然智能杆商机庞大,但目前国际上还欠缺标准,导致难以大规模进行布建,在尚未有人抢下产业话语权的情况下,台湾如可善用ICT与5G产业资源优势,透过标准制定进行研发、生产,并落地、验证,将可及早形成产业链。
和硕科技资深副总经理黄中于则为此次推动智能杆产业技术规范的主要人物,他表示,目前联盟也正推行5G智能杆场域验证计划,希望藉由概念验证(POC)专案的执行,验证联盟所制定的产业技术规范可行性与合宜性。
据悉,目前该计划已实际在台北市场域进行,为全台第一座建置在人口稠密市区、结合5G Sub-6/毫米波通讯功能的智能杆,并由多家运营商共构5G小型基站。
责任编辑:毛履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