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规AI芯片禁输中国 美系半导体大厂利弊难衡
美国商务部证实,降规版AI芯片如NVIDIA的H20、超微(AMD)的MI308等,欲出货中国须申请许可。
业界人士表示,不只NVIDIA,传出首波遭流弹波及的美系业者,还包括英特尔(Intel)、德州仪器(TI)及其美国当地供应链,在中国回击关税政策后,2025年5月起营运将逐步转弱。
与英特尔合作紧密的台系芯片、零组件及系统厂也遭波及,若美中「不讲和」,单以英特尔来看,包括NB、桌上型电脑、服务器与工业电脑、车用平台等,中国营收恐将崩跌。
NVIDIA应已预判 中国营收未必崩跌
供应链认为,H20芯片不能卖中国,但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仍抢手,去化库存不难,主要是后续来自中国的营收比重,将由13%大跌至低个位数。
此外,RTX 5090与RTX 4090受到管制,只剩RTX 4090D等电竞、工作站、车用等相关GPU平台可卖,但按过往,仍可由第三方入手,台面下其中国营收,不至于崩跌。
NVIDIA向来严控风险,H20禁令应在预期中,目前影响最大的,恐怕是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影响,进而压抑AI需求,及「美国制造」导致供应链生产成本大增等。
目前NVIDIA仍希望以不断成长的需求,填补关税与AI禁令冲击,同时也「完全配合演出」。目前川普政策已令企业反感,外界期望一周数变的川普,面对多方压力下能回心转意,重重提起,轻轻放下。
芯片供应链业者透露,川普上任后,被盯上的台积电释出千亿美元投资大计,是否已满足川普政府期待,目前仍不得而知。
川普无差别攻击目标又锁定NVIDIA等,4月9日就已通知NVIDIA,H20芯片将遭管制,尽管NVIDIA几日后就公开宣布,4年内携手台积、富士康等,在美国生产高达5,000亿美元规模的AI基础设施,希望让川普回心转意,但并未收效。
NVIDIA则立即宣布,提列H20禁销中国所带来约55亿美元单季库存等相关费用,市场也解读,此举可能是向川普示弱。
中美关税混战 芯片苦主到底是谁?
中国日前宣布半导体芯片进口规定时,以芯片制造产地为「原产地」。
也就是在台积电台湾工厂生产的芯片,原产地是台湾,在美国工厂里生产的芯片,原产地属美国。如此一来,在台积投片的超微、NVIDIA、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等,大多不受影响,但美国产能占大宗的英特尔、德仪等影响甚钜。
其中,英特尔设计、美国生产的CPU等,将停止销往中国,影响PC、服务器、工业电脑等全线业务,自家设计部门转单也来不及,待中国供应链、客户1~2个月库存用尽,中国市场将无英特尔CPU可销售后,可能连带影响NB、主机板等领域。
超微意外受惠 活路在哪里?
进一步分析,向来搭配英特尔平台销售的NVIDIA GPU,估计出货也将大减,此状况,则让超微意外受惠。
市场传出,PC与主机板等业者,已着手转向拉升超微平台开案,同时进军NB市场的ARM架构大军高通、联发科等,也有机会拉升比重。
不过,另据相关业者指出,英特尔深耕中国多年,目前主要生产据点不只美国,还有以色列、爱尔兰。
其中,美国约占4成,对主机板业者来说,美国产地更改仍有诸多变通方式,英特尔也紧急调度以色列、爱尔兰厂区产能,芯片组部分现多交由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代工,影响可控。
NB方面,据传中国表面虽强硬,但实际执行面上,估仍会私下给英特尔一线生机。主因系封锁英特尔,也势必重创中国整体电子业发展,应会将影响降至最低,目前英特尔在中国的库存约有1季。
多家业者认为,关税战波及英特尔、德仪,川普应始料未及。
接下来,应该不至于让美系自家大厂陷入危机,美中双方仍在僵持、互探对方筹码中,英特尔仍有机会扭转,英特尔供应链目前大多研判,未来数月,美中应会讲和,给全球供应链一条活路。
责任编辑:何致中
- 与美国关税谈判优先 墨西哥阻挡比亚迪设厂计划
- 大而美法案过关 美国7,500电动车购车补助9月30日结束
- Jeff Bezos见缝插针 争取白宫航太大单
- 关税高利率双重打击 Lucid交车数与产量双双低于预期
- 从越南关税到泰国 台PCB业者忧东南亚适用相同税率
- 越南关税谈判亚洲首例 光学业者坦言影响程度不一
- 关税与市场景气难料 日方关心日月光北九州投资进度
- Tesla销量续降 Elon Musk尚无扭转大计
- NVIDIA GB系列需求劲扬 台积电可望抵销汇率、关税风险
- (导论)美国、越南关税框架底定 「洗产地」防治仍待厘清
- 越美关税坐实陈其宏「神预测」 台显示器供应链当地续投资
- 越南关税率先敲定 零组件厂盼东南亚政策早定调
- 台网通厂盘算总成本 静待越南转口细节
- 中印关系微妙 富士康运筹帷幄寻求多赢契机
- 美越转运货物课税40% 供应链紧盯施行细则
- 苹果越南供应链成本升高 产品涨幅成未知数
- 大众2Q25在美销量跌3成 关税非主要凶手
- 川普宣布美国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
- 「大而美法案」突袭 再生能源恐遭毁灭性打击
- 全球在地化成大联大改组动力 「三合一」提升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