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碳有价时代 碳治理与技术创新驱动企业永续转型 智能应用 影音
Digikey
DForum0808

迈入碳有价时代 碳治理与技术创新驱动企业永续转型

  • 郑茨云DIGITIMES企划

DIGITIMES邀集产官学研多位专家,共同探讨碳有价时代的供应链碳排策略。DIGITIMES摄
DIGITIMES邀集产官学研多位专家,共同探讨碳有价时代的供应链碳排策略。DIGITIMES摄

全球迈入「碳有价时代」的关键转折点,企业减碳移动已从选项变成生存门槛。DIGITIMES于6月26日举办的「碳管理创新思维 供应链永续共赢」DForum论坛,即邀集产官学研多位专家,从制度观察、产业挑战到低碳创新实践,展开一场聚焦碳治理新格局的深度交流。

迎向碳转型关键时刻:打造数智永续新动能

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萧代基表示,未来高碳价将对产业形成压力,但收入用于补贴重分配有助社会公平。DIGITIMES摄

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萧代基表示,未来高碳价将对产业形成压力,但收入用于补贴重分配有助社会公平。DIGITIMES摄

施耐德电机业务协理李家宾指出,数码转型结合能源自动化会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策略。DIGITIMES摄

施耐德电机业务协理李家宾指出,数码转型结合能源自动化会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策略。DIGITIMES摄

用友ISV的碳排与能源管理解决方案,透过IMPACTs CeO碳排最佳化系统、APS智能排程系统与CeeO能碳管理平台,协助企业建构符合国际标准的ESG管理架构。DIGITIMES摄

用友ISV的碳排与能源管理解决方案,透过IMPACTs CeO碳排最佳化系统、APS智能排程系统与CeeO能碳管理平台,协助企业建构符合国际标准的ESG管理架构。DIGITIMES摄

创星物联(TransLead)的智能车队管理方案,强调从驾驶行为监控到碳排管理的一站式ESG治理能力,可协助企业在低碳运输转型中实现环境永续、社会责任与智能营运三大目标。DIGITIMES摄

创星物联(TransLead)的智能车队管理方案,强调从驾驶行为监控到碳排管理的一站式ESG治理能力,可协助企业在低碳运输转型中实现环境永续、社会责任与智能营运三大目标。DIGITIMES摄

中央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教授暨系主任陈正一提到,储能系统已从备用资源转变为智能电网中的关键元件。DIGITIMES摄

中央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教授暨系主任陈正一提到,储能系统已从备用资源转变为智能电网中的关键元件。DIGITIMES摄

全球电子零组件与自动化产品代理大厂DigiKey,旗下的丰富元件资源与设计支持平台,可协助工程师在嵌入式设计与低碳转型浪潮中快速选型与开发,加速产品上市时程与创新实践。DIGITIMES摄

全球电子零组件与自动化产品代理大厂DigiKey,旗下的丰富元件资源与设计支持平台,可协助工程师在嵌入式设计与低碳转型浪潮中快速选型与开发,加速产品上市时程与创新实践。DIGITIMES摄

台湾碳权交易所协理吴逸萱指出,碳权不只是弥补排放缺口,更是企业升级价值链与实现ESG承诺的战略资产。DIGITIMES摄

台湾碳权交易所协理吴逸萱指出,碳权不只是弥补排放缺口,更是企业升级价值链与实现ESG承诺的战略资产。DIGITIMES摄

TCO亚洲区永续采购推广经理刘兴邑分享到,TCO Certified认证为全球通用的永续采购工具,可协助企业落实低碳、循环且具社会责任的IT采购策略。DIGITIMES摄

TCO亚洲区永续采购推广经理刘兴邑分享到,TCO Certified认证为全球通用的永续采购工具,可协助企业落实低碳、循环且具社会责任的IT采购策略。DIGITIMES摄

工研院绿能所总监暨成大电机系教授张简乐仁指出,ESG不只是填报义务,更是强化企业核心能力、驱动转型的重要过程,数码科技则将在其中扮演驱动转型的关键动力。DIGITIMES摄

工研院绿能所总监暨成大电机系教授张简乐仁指出,ESG不只是填报义务,更是强化企业核心能力、驱动转型的重要过程,数码科技则将在其中扮演驱动转型的关键动力。DIGITIMES摄

禾亚数码科技事业发展处处长林逸骐表示,ESG已成企业存续与融资门槛,但目前仍面临信息可信度低、揭露流程黑箱化、影响难以量化等痛点。DIGITIMES摄

禾亚数码科技事业发展处处长林逸骐表示,ESG已成企业存续与融资门槛,但目前仍面临信息可信度低、揭露流程黑箱化、影响难以量化等痛点。DIGITIMES摄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师余佩儒表示台湾应把握CBAM与TW ETS并行契机,加速导入内部碳定价与碳管理能力,强化企业减碳自主性与竞争力。DIGITIMES摄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师余佩儒表示台湾应把握CBAM与TW ETS并行契机,加速导入内部碳定价与碳管理能力,强化企业减碳自主性与竞争力。DIGITIMES摄

全球碳订价政策已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萧代基表示,台湾依《气候变迁因应法》订定2025年费率每吨300元、2026年起收费,对象为年排放超过2.5万公吨的电力燃气制造业;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系统,包含ETS及减量额度交易,欧盟与美加地区部分系统亦已实现互通;碳边境调整机制欧盟英国版将于2026~2027年实施。

科技创新分创能与除碳双轨,创能着重绿电储能氢能等技术。台湾政策模拟显示2050年可从参考情境27,500万吨降至规划情境7,800万吨,碳价从2026年300元升至2050年4,000元,高碳价对产业形成压力但收入用于补贴重分配有助社会公平,2024年全球碳订价收入数百亿美元主要用于环境基建57.9%、补贴19.7%、一般预算20%,显示碳订价已成重要财政收入与经济转型驱动力。

数码转型结合能源自动化已成为企业永续发展的关键策略,施耐德电机业务协理李家宾指出,该公司采用三步骤策略架构,在策略化阶段建立排碳基线设定减碳目标组织治理架构,并建立供应链参与机制对外沟通ESG承诺,数码化阶段以能源碳排监测结合AI数据整合分析,进行指标回报稽核,并善用数据中心微电网分散式能源,去碳化阶段以电气化换能源降能耗为主轴,包含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并强化云端数据整合管理与碳盘查揭露机制涵盖范畴一至三。

解决方案涵盖PME平台电力品质管理连接式房控智能楼宇、工业自动化HMI人机界面驱动控制、数据中心管理DCIM含UPS冷却机柜整体方案、微电网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站完整配套,同时提供永续顾问、能源效益契约服务、EcoCare能源维运服务、Energy University培训平台等顾问服务。

供应链永续数智转型,已成为企业因应全球化转向区域化趋势的关键策略,用友ISV夥伴快思总顾问王立志指出,范畴三排放占总碳排70%以上但难以掌握,快思CeO低碳智能解决方案对应ISO 14064-1组织与ISO 14067产品标准,支持IFRS S1/S2、CSRD等要求,系统包含组织碳盘查系统执行三大范畴盘查、产品碳足迹管理系统追踪制程阶段、能碳管理平台整合EMS制程参数结合AI预测模型建构动态减碳排程。

供应链碳管理透过API串接ERP/MES/采购平台,运用Google Maps算法自动计算运距碳排对接国际碳系数数据库,提供可视化仪表板动态监控。

以半导体晶圆厂为例,该公司减碳策略涵盖自主减碳节能绿电低碳气体替代与碳权购买,整合应用架构支持跨厂区供应链弹性部署,对应ESG金融与客户审核需求提升碳透明度与管理效能。在碳信息揭露与数据治理趋势下,此一智能化工具将成为企业迈向净零转型不可或缺的核心支柱。

结合绿色科技治理的创新保单方案,已成为全球保险业策略重点。创星物联总经理林俊彦指出,产险应用生态系涵盖三大场景:一是车厂导入虚拟钥匙与车辆控制技术,整合品牌与保险;二是商用车队导入套件,涵盖行车记录器、T-Box、影像监控、车辆汇流排数据与驾驶行为分析;三是自用车方案串接保险业者,依用车行为提供最高25%保费折扣。

其数据平台可整合多源车联网数据,支持车载诊断系统与线上信息处理器,实现高密度数据实时上传与ESG绩效转换。创星亦与明台产险合作导入大型语言模型进行一键理赔肇事文本生成,并与政大合作建构超过59,000趟旅程、百万笔数据的风险模型,理赔预测准确率达85.12%。

未来将进一步打造3类ESG连结保险商品:绿色保险以碳绩效决定折扣、安全保险强化风控、智能保险则透过实时数据驱动理赔与商品创新。

储能系统为支撑绿能布建与智能电网发展的核心技术。中央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教授暨系主任陈正一提到,储能系统已从备用资源转变为智能电网中的关键元件,其核心应用包括:一、支持电力调度,快速补足电力缺口;二、稳定频率与电压,作为短期缓冲;三、整合再生能源,平衡发用电落差。

四、用户侧参与,优化负载与电费。储能系统由锂电池模块、BMS、EMS、双向变流器PCS与SCADA组成,整合设计需兼顾模块化、安全备援与实时监控。实务案例涵盖:工业用户运用储能削峰填谷;数据中心导入储能取代柴油发电机,实现无缝备援与永续化;社区微电网结合太阳能与负载控制,于灾害时保障核心电力供应。尽管储能初期投资高、整合复杂,若导入模块化架构、AI预测维护与政策补助,即可强化商业可行性。

碳市场转动永续引擎 制度、科技与采购驱动企业进化新局

碳权交易正快速成为企业永续转型的标配策略,台湾碳权交易所协理吴逸萱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75种碳订价机制,涵盖24%碳排放量,苹果、微软等国际大厂更导入内部碳价以驱动供应链减碳。碳交所三大任务包括推动自愿性碳市场发展、协助企业碳中和转型,以及促进碳资产商品化与金融化。

企业参与碳市场可依三步骤展开:先盘查与减量、再购买高品质碳权补足缺口、最后揭露碳中和成果提升品牌价值。碳交所提供一站式支持服务,包含专案开发辅导、碳权核证、交易平台与媒合机制,并推动碳期货、碳基金与碳抵换商品等制度创新。

碳专案涵盖林业碳汇、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甲烷回收等,选购碳权需考量附加性、可量测性、永久性与可追溯性。吴逸萱强调,碳权不只是弥补排放缺口,更是企业升级价值链与实现ESG承诺的战略资产。

IT产品的永续采购是企业实践ESG与减碳目标的重要一环。TCO Development亚洲区永续采购推广经理刘兴邑表示,TCO Certified认证可协助企业落实低碳、循环且具社会责任的IT采购策略。该认证为全球通用的永续采购工具,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到回收,均已纳入合规审查与持续监测。TCO强调降低范畴三碳排、使用再生能源、保障工人安全、避免使用有毒化学品及冲突矿产,并推动产品延长寿命、可维修性与回收再利用。

刘兴邑同时提出5项永续采购原则,包括延长产品使用年限、维修优先、善用整新与二手产品、妥善处理汰换设备,以及优先采购具备永续标准的新产品,若需采购新品,则建议纳入再生能源比例、回收机制与租赁取代购买等条件。他补充指出,2024年《Global e-Waste Monitor》显示电子废弃物年增速远高于正式回收速度,笔记本电脑制造阶段碳排占比高达79.8%,显示源头采购决策对碳管理至关重要。

面对全球永续转型压力,企业的ESG思维已从「是否执行」迈向「如何落实」。工研院绿能所总监暨成大电机系教授张简乐仁指出,真正建立ESG制度流程的企业仅16%,主因在于缺乏数据、工具与执行能力。对此他提出ESG数码转型五层次模型,从L0无管理到L4策略导向,强调多数企业仍停留在L1填报或L2流程阶段,需依赖数码工具迈向高端治理。

对此企业可透过IoT传感实时碳排、AI进行能源优化与预测、Data Platform整合多源数据与ESG指标、Blockchain保障数据可信与可追溯性等四大科技做法加快脚步。他强调ESG的成功关键在于高层支持、建立数据中台,以及与顾问、科技商共创ESG网络。企业应意识到,ESG不只是填报义务,更是强化核心能力、驱动转型的重要过程,数码科技则将在其中扮演驱动转型的关键动力。

区块链正逐步从加密金融走向制度基础建设,成为企业实践ESG的重要驱动力。禾亚数码科技事业发展处处长林逸骐表示,ESG已成企业存续与融资门槛,但目前仍面临三大痛点,包括信息可信度低、揭露流程黑箱化、影响难以量化。区块链具可验证、可追溯、可量化特性,正好补位数据信任缺口。

禾亚提出ESG on-chain应用:一、财报链上化翻转投资评价逻辑;二、公益与社会影响活动链上纪录提升透明度;三、碳排放与环保行为上链自动监控并生成碳权凭证。结合社会创新与科技金融的Plastic Bank,即透过区块链追踪回收链,实现环境改善与对贫困社群的支持,禾亚也成为区块链产业中首批通过ISO 14064-1与ISO 14067盘查标准的交易所。

林逸骐强调,区块链不只是ESG的辅助工具,而是面对信任与透明化挑战的制度核心,企业应把握这波融合浪潮,将ESG与可信数据链结为新时代金融资产。

全球碳市场正快速演化,政策与技术双引擎驱动企业迈入碳有价时代。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师余佩儒指出,2024年全球强制性碳市场规模达1,022亿美元,其中欧盟ETS占比逾47%,自愿性碳市场(VCM)则预期2025年起进入成长期。

企业碳管理策略涵盖强制碳税、碳权抵换与内部碳定价(ICP),其中ICP可分为隐含价格、影子价格与内部碳费。实务如台达电以每吨300美元设立碳费基金,2023年碳排年减39%;华硕采双轨策略推动碳中和笔记本电脑并建立每吨80美元的内部碳价。

自愿性碳市场趋势聚焦「碳质」重于「碳量」,自然解方如造林、湿地成本低但难量化,科技解方如DAC与CCUS虽成本高但精准可控。Stripe、Google、Meta等组成联盟,预购自然与技术型碳权,微软亦签订多项长期碳移除合约。未来新商机将围绕AI与区块链碳盘查工具、高品质碳权评比机制与碳信用评估平台。台湾应把握CBAM与TW ETS并行契机,加速导入内部碳定价与碳管理能力,强化企业减碳自主性与竞争力。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