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动力经营业绩稳健 中期净利上升14.96%至7.6亿元 智能应用 影音

天能动力经营业绩稳健 中期净利上升14.96%至7.6亿元

  • 美通社

综合竞争力提升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疫情形势反覆的环境下,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天能动力 (819.HK)上半年取得了符合市场预期的业绩。归母净利润7.6 亿元 (人民币‧下同),对应每股盈利0.67 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制造业业务营业额升8.1%至174.1亿元,贸易营业额下降32.49%至136.17亿元,毛利增加23.01%至23.79亿元,毛利率为7.67%,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34个百分点。

2022年上半年,天能入选多项榜单,包括《财富》中国500强榜单第160位、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第208位、2022浙商全国500强第10位、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第46位。

近年来,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短途配送及快递行业对电动二三轮车的需求,同时,新冠疫情之下,终端消费者「一人一车」出行成趋势,带动对电池替换的庞大市场需求。

高端环保电池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高端环保电池具备性价比高、安全稳定、回收率高等优势。2022年上半年,高端环保电池的营业收入约142.13亿元,按年上升8.34%,保持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而铅蓄动力电池作为车辆动力来源,过去三年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目前电动轻型车铅蓄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已超过45%。

值得注意是,储能领域方面获得快速增长,营业收入约2.8亿元,同比增长约32倍。其中,铅炭储能取得营业收入约7,331万元,同比增加763%。同时,天能铅炭储能在多个领域开拓市场。目前,天能在新型储能领域的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已覆盖发电侧、电网侧与用户侧,广泛应用于光伏电站、风电场、城市电站、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园区、普通住宅等场景。

新能源电池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电池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7.63亿元,同比增加80.04%。在产能建设方面,今年3月,公司投资建设的浙江省湖州南太湖基地年产10GWh锂电池二期项目开工,产能规划7GWh左右,一期3GWh已进入爬坡量产阶段,加快了公司对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布局。同月,本公司之控股公司天能股份(688819.SH)发布公告,将计划投资约51.7亿元分三期投资建设年产15GWh储能及动力锂电池项目。本次项目投资将加速推进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落地,抢抓储能行业发展机遇,持续优化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优势。

2022年上半年,电动轻型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取得营业收入约4.10亿元,同比增加17.77%。锂离子储能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营业收入约2.06亿元。

与铅炭储能电池一样,锂电储能产品能够为多种应用场景提供有效的电力保障。锂电储能具有能量密度大、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主要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领域。

加快大循环事业的全域布局

在可再生新材料版块,公司围绕电池主业,开展废旧铅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业务,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同时,也积极开拓包括固废、危废处置在内的其他绿色循环业务,延伸了上下游产业链。

天能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从应用到再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为循环经济建设以解决世界性资源循环问题贡献力量。2022年上半年,集团可再生新材料业务取得营业收入约19.18亿元,按年上升54.22%。

天能持续加快大循环事业的全域布局,除已在15个省取得了回收试点资质外,还通过在线平台,为合作客户赋能并创造价值。未来,公司铅蓄电池回收循环产业还将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助力国家达成「双碳」目标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规范了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置流程,建立铅蓄电池、车用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目标是到2025年底中国铅蓄电池回收率要达到70%以上。天能作为行业内深耕多年的企业,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履行自身企业生产社会责任制的同时,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达成。

未来,天能将继续深挖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探索共享储能、云储能、储能聚合、独立储能等商业模式应用,聚焦、挖掘储能产业的商业价值,合理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的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准走出去积极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化进程国际合作。

未来,集团将在统筹提高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池技术及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做好新一代电池的研发,激发研发队伍的创新活力,促进集团重大研发项目成果产出,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在巩固铅蓄电池基本盘的同时,聚焦循环、新型储能板块。紮实做强铅循环板块,不断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和装备工艺水准,加快完善锂循环发展规划,建强回收网络,提升回收技术。在新型储能业务领域,全面突破新风口市场,提升细分领域优势,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